写在前面
本文系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李萌昀副教授专题讲座《空有之间:中国古代香学小引》的内容整理。在此谨向李萌昀老师的精彩讲座致以谢忱。
为明确文本性质与使用规范,特作如下说明:
- 内容来源:本整理稿依据讲座现场记录完成,受记录者记忆局限及信息筛选影响,可能存在内容疏漏或表述偏差。
- 学术立场:文中包含整理者个人的理解延伸与学术推论,相关观点仅代表整理者学术思考,非主讲人原意。
- 文本效力:本稿未经主讲人审阅确认,不具学术引用效力,建议研究者通过正式学术出版物获取原始研究成果。
- 责任声明:文本内容如存在表述争议或事实出入,责任由整理者承担,与主讲人及主办机构无关。
- 版权须知:讲座所涉学术成果、研究材料及理论观点的完整知识产权归主讲人及相关权利人所有;如认为本文存在知识产权争议,请及时联系删除;本整理稿仅限个人学习研究使用,禁止一切商业用途的复制、改编及传播。
香品
空有之间:是“有”触动了人们的感官,但人们描述嗅觉的词汇往往是“空”的。
宋·熊朋来《陈氏香谱序》:陳氏香譜 : 序 -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
香者,五臭之一,而人服媚之,至于为香谱。非世宦愽物、尝杭舶浮海者,不能悉也。
河南陈氏香谱,自子中至浩卿,再世乃脱藁。凡洪、顔、沈、叶诸谱,具在此编集,其大成矣。
诗书言香,不过黍稷萧脂。故香之为字从黍作甘。古者从黍稷之外。可焫者萧,可佩者兰,可鬯者郁。名为香草者无几。此时谱可无作。
《楚辞》所录名物渐多,犹未取于遐裔也。
汉唐以来,言香者必取南海之産。故不可无谱。
《诗·生民》:香气向上,人借以与神沟通。
载谋载惟,取萧祭脂。取羝以軷,载燔载烈,以兴嗣岁。卬盛于豆,于豆于登,其香始升。上帝居歆,胡臭亶时。
《楚辞》中有很多植物香气的记述,《红楼梦》中也有很多水果香气的记述,然其不足作谱,不可成学。
香品包括:
- 沉香,檀香,龙(脑)香,麝香
- 龙涎香,甲香(有功能但无味道),乳香,安息香,苏合香,降真香,丁香,郁金,都梁,零陵,蔷薇水
沉香·伽楠(最高品质的沉香)·伽南
沉香拐棍、伽楠念珠(突出伽楠之珍贵)
一气粹和之凝结:需要漫长过程才能形成。
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:
香之等凡三:曰沉,曰栈,曰黄熟是也。沉香入水即沉,其品凡四:曰熟结,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;曰生结,乃刀斧伐仆,膏脉结聚者;曰脱落,乃因水朽而结者;曰虫漏,乃因蠹隙而结者。(密度大者居上品)
其栈香,入水半浮半沉,即沉香之半结连木者,或作煎香,番名婆木香,亦曰弄水香。
其黄熟香,即香之轻虚者,俗讹为速香是矣。
兰奢待:藏于日本,“天下第一名香”,凡取用处都用付签注明何人于某年某月截取几寸几分。
檀香
原产自印度、海南等地。
冰片(龙脑香)
(明)周嘉胄撰《香乘》卷三,四库全书本:
龙脑香即片脑,金光明经名羯婆罗香,膏名婆律香。
麝香
气味特殊且浓郁,需要调和后再用。
丁香
花蕾称为公丁香、果实称为母丁香。
含香奏事,(明)周嘉胄撰《香乘》卷二(四库全书本),引《汉官仪》:
丁香、鸡舌,本是一种,何庸聚讼。含鸡舌香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,黄门郎对揖跪受,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。
桓帝时,侍中刁存年老口臭,上出鸡舌香与含之。鸡舌颇小,辛螫不敢咀咽。嫌有过,赐毒药,归舍辞决,家人哀泣,莫知其故。僚友求舐其药,出口香,咸嗤笑之。
香方
百合之香,指的是多种香料复合之香。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一回:
袭人恐惊动了宝玉,只向他摇手儿,不叫他说话。忙将当地大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,仍用罩子罩上。
范晔发明合香之法,撰《合香方》。
合香之法,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。——陈敬《香谱》
发香(激发出其他香的味道,本身可能有香气,也可能没有):檀香,麝香,甲香,丁香,安息香,降真香,龙涎香
聚香(让留香的时间更久):龙涎香,金颜香
聚烟(焚香时增加烟雾):龙涎香,艾香
由上述作用可见,龙涎香珍贵。
《岭外代答校注》:一铢翠烟,浮空结而不散。座客可用一剪分烟缕。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也。
南宋顾文荐《负暄杂录》:“龙涎香品”条
江苏武进南宋墓香饼
南宋《百宝总珍集》:龙涎花子有多般。
宋·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:大食西海多龙,枕石一睡,涎沫浮水,积而能坚。鲛人探之以为至宝。
然而,实际情况下我们所见的龙涎香并非上述,因其珍贵。更多见到的是模仿龙涎香的合香。
杨万里《烧香七言》:
琢瓷作鼎碧於水,削银为叶轻如纸。
不文不武火力匀,闭阁下帘风不起。
诗人自炷古龙涎,但令有香不见烟。
素馨忽闻茉莉折,低处龙麝和沉檀。
平生饱识山林味,不奈此香殊妩媚。
呼儿急取烹木犀,却作书生真富贵。
由“素馨忽闻茉莉折”一句可见,素馨(鸡蛋花)为龙涎香主料。
合香的名字代表一种意境,并非一定是在模拟某种香的味道
酴醾:三两玄参一两松,一枝模子蜜和同。少加真麝并龙脑,一架酴醯落晚风。——陈敬《陈氏香谱》
江梅:百粒丁香一撒茴,麝香少许可堪裁。更加五味零陵叶,百斛浓熏江上梅。——陈敬《陈氏香谱》
雪中春信:言冷中有暖。
鹅梨帐中香:沉香、苏合油/鹅梨。
焚香之法:
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。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,有灯草粗细,以其易烬,故以此烬为限,如香烬未成便要罚。——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七回
隔火熏香,“幽韵而无烟”。
银叶、云母:焚香必于深房曲室,矮桌制炉,与人膝平,火上设银叶或云母,制如盘型,以之趁香,香不及火,自然舒慢无烟燥气。(《陈氏香谱》引《香史》)
梅花香饼儿:炭,并非指香品。
欧阳修《归田录》:清泉香饼。(但炭中可以加些香料,使其隐隐有香味。)
香器
错金博山炉:“像海中博山”(西京杂记、考古图),可能用明火,因要复刻海上千山的烟雾效果
景德镇窑青白釉熏炉
鎏金双蛾团花纹镂孔银香囊(香囊,香毬、被中香炉,炉体常平,可置于被褥)
鸭炉:
深帏金鸭冷。(李贺)
无言独自添香鸭。(周紫芝)
下帷睡鸭春闲。(黄庭坚)
炉瓶三事:指香炉、盛放灰压和香箸等器具的炉瓶、宝子。
香事
贵族香与文人香不同。
贵族香
隋炀帝的沉香火山
沉香亭(李白《清平调》)
四香阁(《开元天宝遗事》)
霭若云雾,奢侈但有文人雅致:吴开正仲云,渠为从官,与数同列往见蔡京,坐于后合:京谕女童使焚香,久之不至,坐客皆窃怪之。已而,报云香满,蔡使卷帘,则见香气自他室而出,若云雾,蒙蒙满坐,几不相睹,而无烟火之烈。既归,衣冠芳馥,数日不歇。计非数十两,不能如是之浓也。其奢侈大抵如此。——宋·庄绰《鸡肋编》
文人香
香之为用:清心悦神、畅怀舒啸、远辟睡魔、熏心热意(用各种用香的方法来标榜文人的情趣,但与贵族不同,真正强调”用“)
黄庭坚《香之十德》:感格鬼神、清净心身、能除污秽、能觉睡眠、静中成友、尘里偷闲、多而不厌、寡而为足、久藏不朽、常用无障
黄太史四香:深静(恬澹寂寞,非世所尚)
更香:朝罢谁携两袖烟?琴边衾里两无缘。晓筹不用鸡人报,五夜无烦侍女添。焦首朝朝还暮暮,煎心日日复年年。光阴荏苒须当惜,风雨阴晴任变迁。--打一用物。贾政道:“这个莫非是更香?”宝玉代言道:“是。”——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二回
香篆:制作复杂,可用于计时。镂木以为之,以范香尘为篆文,然于饮席或佛像前,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。
百刻香:近世尚奇者作香篆,其文准十二辰,分一百刻,凡燃一昼夜已。
香印:四印如式。印傍铸有边阑提耳,随炉大小取用。先将炉灰筑实,平正光整,将印置于灰上,以香末锹入,印面以香锹筑实,空处多余香末细细锹起,无少零落用手提起香印,香字以落炉中,若稍欠缺,以香末补之,焚烧可以永日。——明·高濂《遵生八笔》,香印由香篆发展得来,省去复杂的“镂木以为之”的过程。
然“轻覆雕盘一击开”,选择吉祥图案,但最终要烧掉,“历尽崎岖心始灰”,凸显悲凉之感。
嗅觉往往与记忆有关。“香气犹著衣枕”就是用嗅觉去写思念。
前秦·王嘉《拾遗记·前汉上》: “(汉武帝)息于延凉室,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。帝惊起,而香气犹著衣枕,历月不歇。帝弥思求,终不复见,涕泣洽席,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。
从“猧子乃上局”到“此瑞龙脑香也”,对杨贵妃的思念。
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:天宝末,交趾贡龙脑,如蝉蚕形。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,禁中呼为瑞龙脑。上唯赐贵妃十枚,香气彻十余步。上夏日尝与亲王棋,令贺怀智独弹琵琶,贵妃立于局前观之。上数枰子将输,贵妃放康国猧子于坐侧,猧子乃上局,局子乱,上大悦。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,良久,回身方落。贺怀智归,觉满身香气非常,乃卸幞头,贮于锦囊中。及上皇复宫阙,追思贵妃不已,怀智乃进所贮幞头,具奏他日事。上皇发囊,泣曰:“此瑞龙脑香也。”
感官有洞见就会有盲识,嗅觉是对视觉的补充,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多重面向。
苏轼《和黄鲁直烧香二首》
四句烧香偈子,随香遍满东南。
不是闻思所及,且令鼻观先参。
万卷明窗小字,眼花只有斓斑。
一炷烟消火冷,半生身老心闲。
明海《香之为道》:人们认识世界的六种感官渠道——眼耳鼻舌身总(六根),及其所对应的六种信息-——色声香味触法(六生),是生命的迷失处,也是生命的觉醒处,当其迷失,根尘交接的利那起作用的心叫“说”;当其觉醒,根生交接的利那现的心念叫“智”。“说”、“智”只是假名,都是当下一念的机用。然此一念或智或识,圣凡立判,迷悟天壤,染净两途。自性的沉论在此,自性的醒觉亦在此。
佛教言空,此事因彼事为空。
闻香见道心:闻香的过程中呼吸有交替,在闻的过程中“有”,交替的过程是无,而“无”的过程是空的,方能体现本心。
该部分限于本人学识,只可意会讲座人之意,难以言传。